2月20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明确了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方向和要求。开启新征程、再创新辉煌,我们可以在学习党史中增长智慧和力量。
重温苦难辉煌,体悟党的伟大。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首先必须了解我们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翻开党的历史篇章,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中国共产党最初从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上走来,历经挫折磨难,依然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一步步走向新中国,走到今天,走出了一条救国救民、复兴中华的金光大道。可以说,党史记录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艰辛与坎坷,也讲述着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而创造的光辉业绩。在当代中国,无论是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还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只要我们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就不难发现,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可以说,通过学习党史,重温党的百年发展历程,我们就会明白期间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做到以史论理,以理明智,从中体验我们党的艰辛和伟大,必将更深刻领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结论的科学性,从而坚定永远跟党走的决心。
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百年来,我们党不断从逆境奋起、创造奇迹,所付出的一切努力、所进行的一切斗争、所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是一部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也是一部永葆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的历史,更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在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更是先后涌现了一批批英雄模范和先进人物。所以,学习党史要用好党史素材,学习革命先辈和英雄模范人物的崇高精神,从党史中汲取精神之钙,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今天,面对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外部环境变化,开启新征程、再创新辉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广大党员尤其领导干部依然要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扛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重任,努力在本职工作中振奋精神,勇于攻坚克难,实干兴邦。
借鉴历史经验,提高执政水平。历史是一面镜子,它不仅展示过去,也照亮未来。党史记录着党自身的不断发展壮大,也记录着新中国从无到有、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从创立那天起,就勇敢地投入到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不懈奋斗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和奇迹,这其中的经验和智慧无不凝结于党的历史之中。中国共产党在几十年艰辛的奋斗历程中,特别是党执政以来在领导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过程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党史中蕴含着这些丰富的思想资源、实践智慧,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结晶,也是我们治党治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我们做好当前的各项工作,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为当今我国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丰厚养分。在新时代新阶段,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更需要重视历史、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和借鉴历史,从中感受、体悟和领会老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经验智慧,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提高他们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本领。
汇聚奋进力量,再创历史辉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党史、用党史。学习党史、国史,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一部中国共产党史,也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与中国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管是处于顺境还是处于逆境,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义无反顾向着这个目标迈进,从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正是我们党始终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把人民群众作为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所以中国人民才能坚定地支持和衷心地拥护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成功和长期执政最大的底气和力量源泉。在当今新时代新阶段,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依然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如此方能凝聚起启航新征程、再创新辉煌的磅礴伟力。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1-02-25 10:05
作者: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基地,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锁明
责编:李澍